來源:南方都市報 作者:南方都市報 日期:2014-08-28

德國社民黨副主席托斯騰·舍費爾-君貝爾在可持續發展對話會上發言。 南方日報記者 王輝 攝
30年前,鄧小平等中方領導人與德國社民黨主席勃蘭特握手合作,兩黨正式締結黨際關系。如今,兩黨之間的廣泛合作還在廣東揭陽“開花結果”。昨日,中國共產黨與德國社會民主黨在廣東揭陽開展了第二次可持續發展對話,主題為可持續發展的城鎮化。揭陽中德金屬生態城不僅是廣東與德國合作的重要平臺,而且成為探索新時期中國共產黨與德國社會民主黨之間務實合作新形式的試驗田。
金屬生態城可“開花結果”
2014年對中德關系而言是特殊的一年,又是中國共產黨與德國社會民主黨建立黨際關系30周年。去年,中德決定落實城鎮化伙伴關系。
昨日在對話會上,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副部長李進軍說,當前中德關系正處于歷史最好時期,雙方交流合作的廣度、深度和熱度都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在會上,廣東省副省長陳云賢說,中德金屬生態城不僅是廣東與德國合作的重要平臺,而且是探索新時期兩黨務實合作新形式的試驗田。共同將中德金屬生態城打造成為廣東乃至中國對德交往、兩黨黨際交往的新名片。
德國聯邦議員馬蒂亞斯·米爾施表示,揭陽的合作案例“是可以開花結果的”。會議介紹揭陽金屬企業聯合會已在德國設立4個辦事處,與九家協會建立聯盟關系,與德國20多家科研機構等建立合作關系。
城鎮化必須有產業作支撐
對話會中,雙方共有15名代表發言,就“以人為本的城鎮化”、“生態先行的城鎮化”、“產城融合的城鎮化”、“城鎮化伙伴關系”等議題進行交流。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副部長李進軍說,兩黨代表在“可持續的城鎮化”達成三點共識:雙方認為城鎮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鎮化,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公平正義,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通過城鎮化建設推動實現社會的不斷進步。要把生態文明的理念融入城鎮化發展理念中,著力推進生態先行、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盡可能減少對自然的干擾和損害,節約集中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資源。不少代表認為城鎮化必須要有產業作為支撐。
探索中德產業“小試驗區”
昨日下午,與會人員還參觀中德金屬生態城和軍埔電商村。揭陽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綠平介紹,揭陽強調城市必須有產業支撐,以中德金屬生態城等8個重點產業園區為依托,推動園區城鎮化、城鎮產業化,努力打造產城融合示范區。依托歷史悠久的金屬產業,與德國聯手打造中德金屬生態城,在治理工業污染、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產城融合、加快新型城鎮化上作了積極探索。
揭陽市委副書記、市長陳東稱,揭陽是中國重要的金屬產業生產基地,但總體處于產業鏈低端,期望與德國合作,推動產業“登高”,實現轉型升級;德國制造業有產能溢出需求,有拓展中國市場的愿望。
據介紹,揭陽將重點抓好幾件大事,如建立中德產業合作研究機構,舉行中德中小企業交流會,與德國阿德勒斯霍夫科技園區共建中德國際產業孵化器,創立中德產業合作基金,與德國埃斯林根應用科技大學合作創建中德雙元應用科技大學,與阿德勒斯霍夫科技園區聯合編制中德金屬生態城的“負面清單”,探索中德產業及城鎮化建設的“小試驗區”。
焦點話題
城鎮化要達歐洲水平需20年
“中國城鎮化率目前約53%。按現有增長速度,要達到歐洲70%左右的城鎮化水平,至少還需要20年。”中聯部副部長李進軍說,這是未來中國經濟增長最大的潛力所在。
機遇存在的同時,中國城鎮化也面臨挑戰。以廣東為例,2013年底廣東城鎮化率達67.76%,城鎮體系不斷完善。廣東省副省長陳云賢介紹,廣東粗放式城鎮化模式依舊存在,快速城鎮化過程中依然存在突出的矛盾、問題。例如,農業轉移人口難以融入城市社會、雙重二元結構問題突出、土地城鎮化快于人口的城鎮化、城鎮建設用地粗放低效、資源環境問題日益加劇等。
而德國的城鎮化基本完成。德國社民黨副主席君貝爾坦言,德國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也有嚴重生態問題,尤其是地表水、湖水及河流遭遇嚴重污染,德國的萊茵河就是成功治理的例子,“通過此例可見通過政治、經濟以及法律的措施,我們可以把污染得非常嚴重的河流重新變清。”
李進軍認為,雙方應把握機遇,把新型城鎮化打造成中德面向未來戰略性務實合作的一個新平臺、新亮點和新突破口。
給市民自我塑造城市的機會
城鎮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鎮化,成為對話會中的共識。“人們是否能夠很好地融入城市,能否通過城市的塑造去解決這個問題。”德國社民黨副主席君貝爾說。
德國萊法州議員坦婭·馬歇雷特在發言中表示,在德國一些城市面臨著貧困人口聚集、無法獲得良好就業機會的問題。幾年前德國開始建設“社會城市”,這意味著要做可持續的城市發展,提高市民在城市里生活的宜居度、舒適度。比如改善所在城市的經濟,用產業聚集或產業發展方式為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口,包括貧困人口提供就業機會,也為生活在城市中的貧困人口或外來人口的子女提供更好的上學機會,“要把各種各樣的人群納入到城市規劃過程中,特別是要給百姓以一個自我塑造、自己生活的機會。”
采寫:南都記者 薛冰妮 張昊 譚林 實習生 劉迪迪 張淼
公司地址:廣東省揭陽市宏和大廈20-22樓 郵政編碼:522031 聯系電話:+86-663-8766216 商務傳真:4008875666-159888
- Copyright © 2025, 中德金屬集團有限公司. 粵ICP備13042188號
- 友情鏈接:揭陽市金屬企業聯合會 | 中德金屬微博 | 中德金屬生態城微博 | 廣東宏和集團 | 中德中小企業交流網 | 德森科技環保科技 | 廣東超距未來科技有限公司





